相关知识
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:事故预防和急救常识

内容:

事故预防和急救常识

1.1  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

    (1)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,听从教师的指导,尊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权。

    (2)认领仪器时,应仔细检查仪器有无破损、碎裂;要充分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、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。

(3)应经常保持实硷室的整洁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,应保持桌面和仪器的整洁,应使水槽保持干净。任何固体物质不能投入水槽中。废纸和废屑应投入废纸箱内。废酸和废碱液应小心地倒入废液缸内。          

(4)对公用仪器和工具要加以爱护,不能任意挪动。应在指定地点使用并保持整洁。对公用药品不能任意挪动,要保持公用药品架的整洁。实验时,应爱护仪器和节约药品。

    (5)实验过程中,非经教师许可,不得擅自离开。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。

(6)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,应关水、关电、关门窗。

(7)建立并实行值日生负责制。每次实验完毕,值日生都应认真打扫环境卫生,检查安全情况,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,方可离开。

1.2  事故的预防和处理

1.2.1  事故的预防

在有机化学实验中,常使用苯、酒精、汽油、乙醚、丙酮等易挥发、易燃烧的溶剂,操作不慎,易引起着火事故。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,应随时注意以下几点:    操作和处理易挥发、易燃烧的溶剂时,应远离火源。    实验进行时应经常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漏气、有无碎裂,反应进行是否正常。要求操作正确、严格。       实验室不许贮放大量易燃物。

  某些化合物容易爆炸。例如,有机过氧化物、芳香族化合合物和硝酸酯等,受热或敲击,均会爆炸。含过氧化物的乙醚在蒸馏时,有爆炸的危险,事先必须除去过氧化物。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不宜在烘箱内干燥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在一起,会引起极强烈的爆炸。

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,有时会引起爆炸。若在常压下进行蒸馏和加热回流,仪器装置必须与大气相通。

使用或反应过程中产生氯、溴、氧化氮、卤化氢等有毒气体或液体的实验,都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,有时也可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产生的有毒气体。    剧毒化学试剂在使用时绝对不允许直接与手接触,应戴防护目镜和橡皮手套,并注意不让剧毒物质掉在桌面上(最好在大的搪瓷盘中操作)。仪器用完后,立即洗净。

1.2.2  事故的处理

一旦发生着火事故,应首先气或电门,然后速将周围容易着火的东西移开,向火源撒沙子或用石棉布覆盖火源,有机溶剂燃烧时,在大多数情况下,严禁用水灭火。    衣服着火时,决不要奔跑,应立刻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或赶紧把衣服脱下,如火势较大,应一面呼救,同时立刻以灭火器灭火。决不能用水浇泼。   

1.2.3急救常识

    (l) 玻璃割伤,如果为一般轻伤,应及时挤出污血,用消毒过的镊子取出玻璃碎片,用蒸馏水洗净伤口,涂上碘酒或红汞水,再用绷带包扎;如果为大伤口,应立即用绷带扎紧伤口上部,使伤口停止出血,急送医疗所。

    (2) 火伤,如为轻伤,在伤处涂以苦味酸溶液、玉树油或硼酸油膏。如为重伤,立即送医疗所。    (3) 酸液或碱液溅入眼中:立即先用大量水冲洗;若为酸,再用1%碳酸氢钠溶液冲洗;若为碱液,则再用 1%硼酸溶冲洗,最后都用水洗。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,急送医疗所。

    (4) 溴液溅入眼中:按酸液溅入眼中事故作急救处理后,立即送医疗所。    (5) 皮肤被酸、碱或溴液灼伤;被酸或碱液灼伤时,伤处先用大量水冲洗;若为酸液灼伤,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;如为碱液灼伤,则再1%醋酸洗,最后都用水洗。再涂上药用凡士林。被溴液灼伤后,伤处立刻用石油醚冲洗,再用2%硫代硫酸钠溶液洗,然后用蘸有甘油的棉花擦,再敷以油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