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知识
电学类仪器的维护

内容:在中学和小学仪器配备目录中与电有关的仪器近200种,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。

1.  电计量仪器


对用于电计量的仪器仪表的保管首先要做到防震动。震动会使仪器仪表的表头轴承尖变秃或者使轴承破裂,从而影响指针偏转,如果轴尖脱出轴承孔会使游丝紊乱。


第二,要注意保护仪器仪表的外壳。静电会使表头内磁场发生排斥或吸引从而产生不规则误差。有些仪器仪表罩表面涂有防静电层,当表罩不洁时不能用清洁剂或有机溶剂清洗,应当用软布和清水擦洗,擦洗时不能用力过大,以免破坏静电层。


第三,要注意防潮、防高温、防腐蚀性气体。磁电式仪器仪表要防止强磁场干扰。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选择开关旋到OFF档以防短路,表中的电池要注意电量的减少,防止失效电池的漏液腐蚀表内零件,若长期不用应将电池取出。


使用电计量仪器时,对被测量的电量要清楚其是交流还是直流、数值范围大约是多少。在选择电计量仪器时,要做到用途相符、电流性质相符、量限相符,要在规定的条件下,按照规定的接线方法将其接入电路。


2.  磁性仪器


磁性仪器包括磁铁、磁针、磁分子模型、磁铁性质实验盒、指南针等。


磁铁有N极和S极,N和S分别是英文单词north(北)和south(南)的起首字母。根据教学仪器行业标准的规定,N极用红色表示,S极用白色或蓝色表示。


需要我们注意的是,在行业标准颁布之前,有些厂家生产的磁铁的磁极颜色正好相反。


教学磁铁是用铁铝碳材料铸成,材质较脆,要避免强烈震动、冲击和跌落,否则会消磁或者断裂。铁铝碳磁铁的磁性是通过高温淬火而获得的,接触高温将失磁,因此要避免火烧。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磁铁的磁性会逐步消退,为延缓退化时间,在保管磁铁时应将磁极短路,即将异性磁极相对或在磁极两端放置铁片。生产厂家在产品出厂已给磁铁配了衔铁,我们要注意保管。


磁针和磁分子模型的保管应远离强磁场,做到异极相对,磁分子模型应横向排列,用两个纸卷插在三排磁分子的两个空档里以固定极性,并顺着地磁场方向放置,既N 极指北,S极指南。


3.  静电类仪器


静电类仪器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要防潮、表面保持干净和注意绝缘。


使用静电仪器应注意防潮,保持干燥的工作环境。潮湿会使许多静电仪器失效,因为水分子附着在仪器的表面会导致绝缘性能的降低。一个坐满了学生的教室,其湿度很容易超过静电仪器正常工作的条件。大范围降低环境湿度的办法是通风,小范围的办法是用阳光或电热器烘干。观察操作仪器时不要正对着仪器呼气。


静电仪器的表面要保持干净。丝绸用过后,应用水洗干净,晾干后再用,否则丝绸上沾染的汗迹可能影响起电的效果;使用毛皮应用手接触皮板一面,不应接触毛皮一面;玻棒和胶棒最好固定一头使用以保证实验效果,定期清洗。静电仪器的表面不洁,如附有灰尘、纤维物、汗迹等就会产生许多细小的尖端,使产生的电荷直接从尖端放到空气中。


在使用感应起电机或验电器时除了保证干燥外,还要注意检查绝缘部件的可靠性,一旦部件老化或出现裂缝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。环境的湿度、仪器的洁净度和材料本身都可能影响绝缘性。


4.  电源和电子类仪器


对用市电作电源的仪器,应隔三个月左右通电一次,每次最少一个小时。定期通电可以避免电解电容的变质和线圈的霉变。对那些使用频率极低的仪器必须加倍注意。在通电的同时我们还要作必要的外观检查和性能检查。


对电子和电源类仪器的接插部分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,一定要保证接触良好,对以电池为电源的仪器这一点尤为重要。如果接触件表面有氧化层,通电时接触电阻就会过大,这样不仅会浪费电池的电能,而且导致实验的失败。如果接插点的表面生有氧化层,在实验应用细砂纸轻轻擦去。